陪伴中成长



       一转眼,六年的时光已经到了尾声。一段时间以来总想写点东西,来总结一下过去,以便自己在小朋友今后的培养上能够扬长避短。前天,终于有时间把孩子拉在身边,我们一起好好谈谈心,总结总结过去。
       “乖乖,马上就要小学毕业啦,我们总结一下呗,爸爸妈妈这几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啊,有什么好的什么不好的吗?”
       
“印象最深的,我觉得就是你们教我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不能只说缺点和不好的地方,要能够说出他好的地方或者另一面”。
       
我心里有点儿沾沾自喜:“还有呢?”
       
“记不住啦!”
       
原本做好了精神准备,要接受表扬的,结果孩子不按套路出牌。我仔细想了想,她应该是在搪塞我,心里那些不开心的瞬间,不想提罢了。
       
六年来父母对于孩子的无数付出,为什么到了孩子心里只剩下星星点点。思来想去,我终于想明白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不就应该是这样的结果吗?她今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今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她今天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并不是父母和老师一直靠灌输和纠正所能达到的结果,更不是频繁的唠叨和吵闹所能实现的。
       
陪伴是贯穿整个小学六年父母与孩子最关键的那个核心。陪伴不是教她解题,陪伴不是监督,陪伴不是随时的叮嘱;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你跟她在一起,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关心他,陪伴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用言行在影响她。与孩子相处,简单也好,难也好,关键在于对各种“为什么”的回答,这是陪伴过程中所必须随时准备面对的情形。解决不好“为什么”问题,陪伴的结果也许就会事与愿违。 “为什么要这样啊”“为什么不能那样啊”“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啊”,她需要的是我们回答为什么,而我们往往只喜欢给出结果,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都没能说服自己为什么,而选择简单粗暴的命令罢了。说不出“为什么”,我们就会成为小朋友眼中那个不讲道理的人。当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场景的出现,在陪伴中,在回答这些“为什么”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成长,以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一年级水平“为什么”到六年级水平“为什么”的升级变化。
       
小朋友原本想总结几条对我们的评价,结果几天过去还没看见,自己原本也想总结很多,但是担心泛泛地总结太多,最后只会被遗忘。所以,最终只留下两个词“陪伴”和“为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陪伴,解决好为什么,小朋友的成长必将不会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供稿:6.5班盖一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