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教一年级


从开学到现在,我可以用“泡”来形容自己待在教室的时间。

不是因为离办公室远,也不是因为教室条件舒适,而是我想多待在教室,观察孩子们的状态,观察教室的布置,然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想努力做到每天早晨第一个到达教室。先看看教室的课桌椅,歪了吗?再看看黑板,擦干净了吗?地板上有垃圾吗?孩子们来到教室,教室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干净。

不一会儿,就会有孩子到来。那么,一定要抓住接下来的教育契机。让第一个孩子站在门口,老师走过去给他晨检,并教会他怎么看体温枪;接着告诉他进教室后的三件事:第一步,把饭盒和水杯放进柜子里;第二步,走到座位上,把书包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放进课桌里;第三步,把书包放到储物柜顶上。他学会了这一切,来到门口,就会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学会了这一切,那么他俩就可以分工了——一个晨检,一个负责告诉后面来的同学进教室三步曲。陆续进教室的孩子们做完这些后,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听学校广播里的诵读,或英语,或成语接龙。这是我想让教室留给孩子的第二印象:有序。

时间早就证明,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如此看来,晨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诵,是一种语感的训练;能背,则是知识的积累。要是能背诵,岂不美哉?所以,我很重视晨读。这是我若干年前就想从一年级起开始实施的一个班级愿景。对它的重视,我从选择诵读材料开始。我翻阅了许多名家讲坛,他们推荐读物各不相同,经过一番筛选,最终我把目光锁定在了金子美玲的儿童诗上——既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又有丰富的想象,对孩子思维的训练简直不要太好!这应该是教室留给孩子的第三印象:有得。是的,从一早开始,就学有所得!也很庆幸,我们班的有些家长跟我有同感,意识到了积累的重要性,监督孩子在背诵。

由于当班主任,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但又担心孩子们觉得条条款款太多,厌倦小学生活,于是绞尽脑汁想怎样激励孩子。盖红花,大拇指在额头点赞,上红榜……甚至想出了抽盲盒的点子,真是苦煞我也!但心里没底:孩子们是怎么看待我的?讨厌多一点,还是喜欢多一点?慢慢地,我开始寻找答案……

上周五,子墨悄悄告诉我:“向老师,您太累了,我建议选几个人来帮您打饭。”小小的他,却装着满满的爱,让我当时热泪盈眶。我搂着他说:“那你就回家训练训练,改天帮我打饭,可好?”他腼腆地点着头,不一会儿,就看见他两手端着菜桶走进了教室,说:“向老师,我先帮您端桶!”当时激动得,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我才教他两天,就有这样一位皮夹克。今天是周一,中午一到,五个“皮夹克”同时出动,感动得我快要“老泪纵横”。吃完饭,开始做扫除。我今天在训练第二拨助手,于是选了陈芷妍当老师,培训王敬博如何把教室的课桌对整齐。敬博不仅学得快,而且坚持把整个教室的课桌对完。当他干完工作喊我验收的时候,我发现他双颊挂满了汗珠……午休结束后,我坐在教室的角落观察孩子们的举动,正在张望之际,忽然感觉肩头、背上好舒服——啊,是一群小可爱拥到了我身后,正在给我捶背呢!也许,这是教室给孩子们的第四印象———有温度。只是,他们还太小,没有感觉到。

每天,教室里发生的事太多太多,真希望孩子们记住的,是所有的美好!

                        

(供稿: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