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
:“教师的口犹如源泉,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语言就是内心深处斑斓多色的情感,是文化及历史,归属与认同的载体,让人温暖熟悉,教师能用语言叩响一扇扇稚嫩的心门,走进学生的生活,读懂他们小小世界的故事。
       教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适时的激励和表扬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观察学生平日的言行和细节,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有爱心,动手能力强等等,不时地给予表扬可以赋予学生更多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力量,对学生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犹记曾带过班级的一名学生,虽然成绩平平,但是能写就一笔好书法,自身的舞蹈天赋也超乎常人,记得当初我拿着他的作业本看着他豪放洒脱的字迹,用惊叹的口气说:天呐,这是你写的字吗?我感觉你在没有成为舞蹈家之前可能会先成为一个书法家呢!听到我的鼓励,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闪烁着欣喜,不好意思地笑了……直到现在,他每次交上来的作业都字迹工整,横平竖直,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努力和认真,做题质量也有了提高。
       
最近还有件事让我感受很深,暑期开学的一次语文课上,班里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难得举手并朗读了一个片段,为了激励他,我用兴奋的口吻说:变了声的小张把这段文字里蕴藏的韵味全部呈现了出来,谢谢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作者。晚上,我收到了家长的短信:张老师,谢谢你关注到了孩子的变化,因为变声他一直都在焦虑,今天回到家立马兴奋地告诉我,觉得长大变声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而不论其美丑,故而天空宽阔无比。对于教师来说,一句温暖的语言,一个信任的微笑,一朵普通的小红花都能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美好的语言可以无限的激发孩子的激情与潜力,而幽默的语言是教师吸引注意力的最好的武器。教师要跳出常规的逻辑思维,不断学习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提升课堂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人格教育。
       
记得在教授《牛郎织女二》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一直心不在焉,我没有发火,反而非常温和地对他说:看得出来我们的小舟舟同学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看到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他都替牛郎着急,一直沉浸在想方设法救织女的场景中,牛郎有你这样的朋友一定会很高兴。看着他回过神后羞涩的浅笑,我点了点头,从此小舟舟再上我课时,很少有走神的现象。
       
高年级的学生临近青春期,对异性话题比较敏感,记得在上《道德与法制》——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一课时,几位同学不时在窃窃私语,传班里的小蔡喜欢小肖,了解了情况后,我装着很惊讶的样子问到:真的吗?一把年纪的我居然和你们的看法一样,我也很喜欢小肖,我喜欢他的自律,喜欢他的单纯,你们还发现到他的其它优点吗?同学们于是纷纷表态,把尴尬转化为对学生的赞美。尊重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用幽默转换学生思维角度会比歇斯底里的说教来得更加有效。
       
教育家威廉曾经说过:“平庸的教师平白叙述,好教师剖析讲解,优异的教师以身作则,伟大的教师启发疏导。”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记得我在教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围绕“一改再改”的关键细节,先是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顺藤摸瓜,组织小组讨论“一改再改”的原因,初步感受顾客的性子之急;为了挖掘人物性格的各自特点,我让学生自行找出作者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来表达体现的,接着我设计了梳理故事情节的坐标图,边写板书边由学生回答,在明了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品味语言的含义,得出裁缝的性子之慢。学生在感受有趣故事的同时,还要静心思考语言表达的妙处,自由表达见解。从阅读到发现,再到尝试表达,我采用启发式的语言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逐步提升。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我们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经前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不断重生,最根本的便是教育的传承,便是语言文字的维系。积极共情的语言让受教育者如沐春风,信心倍增,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亲爱的老师们,愿我们都能掌控说话的魔力,让语言架起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让表达承载教书育人的思想与使命。     

 

(供稿人:张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