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主题德育活动



       《弟子规》有: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近日,班上出现了多起随意碰别人东西,因好奇、羡慕而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需要小心地维护孩子的自尊,不能在班级公开处理,可口头警戒又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常导致小事不断。我深刻意识到,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才能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让自己从破案中解脱出来,因此,我用了一节品德课和孩子们聊了聊“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个话题。
       
首先,我从班上最近的问题事件入手,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由此引入了此次话题。再让孩子们充当警察,判断拿取别人东西时,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基本的是非观念,这也为接下来的环节提供了保障。
       
第二环节,我从法律方面给孩子们介绍了什么是“盗窃”,让他们明白这是国家明确指出的犯罪行为,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再从“做了这种事会有什么后果和下场”来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私拿别人东西的坏处。“苟私藏”不仅会“亲心伤”,自己也会在道德和法律上面得到惩罚,被别人所讨厌、憎恶。讲完了“盗窃”的后果,许多孩子都很震惊,不知道这样的行为竟然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环节,我们一起讨论了“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做”,孩子们都能讲到要礼貌地向别人求取,而不是不经别人同意就私拿。
       
虽有是非观念,但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控力很差,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所以我趁机表扬了班上拾金不昧的孩子,让他们看到诚信才是一种美好品德,同时也提醒孩子们收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财不外露,美不外现”,避免“偷盗行为”的发生。
       
课后,在学生给我捡到的物品,想寻求失主时,我也会及时在班上公开表扬,并将这种行为与品德课的内容相结合,强化意识。
       
“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弟子规》的训言相信通过这堂品德课已经明确地传达给了他们,但在日后的管理中,也不能放松警惕,要让诚信之花真正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发芽。

(供稿:冉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