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时俱进履实地,“研”无止境方致远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和着冬日的微风,29日下午,金山学校迎来了专家王小毅的指导,金山学校教育集团所有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张小霞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课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上紧紧围绕大观念“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有利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展开,张老师开课便基于学情,带领孩子们理解了文中难读的生字词,读通了难读的句子;然后借助表示事件、地点的关键词,明确了主要人物和事件,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梳理了有关周恩来的三件事;重点聚焦“中华不振”的语段,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朗读中感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课堂也在此时此刻达到了高潮。

接着周燕老师执教本单元另一篇课文《梅兰芳蓄须》。开课周老师就创设了“我是宣传官”的大情境,从对梅兰芳的介绍,再结合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小组合作,借助表格,勾画关键词,梳理出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方法以及所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之后“宣传官”们借助表格,从不同的角度有顺序、简洁完整的把主要人物的几件事情连起来讲一讲;然后勾连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文中最感动的地方,带着理解读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对梅兰芳的敬佩;最后借助相关资料,学生再次感知梅兰芳的人物品质,落实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由此完成本课的情感升华。

最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王小毅老师就两节课例进行点评。

首先从整节课的设计来说,王老师指出单元的大情境和大任务创设,应该立足于单元要素的要求;其次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两节课都指向概括能力的训练,课堂的训练应围绕“概括”来展开,基于学生先前的经验——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一件事,过渡到本课的多件事,再引出单元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活动来推进、落实,完成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而资料的使用,应是帮助学生在遇到理解困难时指点迷津的,不能为了丰富课堂而堆砌;最后王老师指出应该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层层推进,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指引得当,变老师讲为学生学,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聆听了王小毅老师的专业点评,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和困惑,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相信:只要多一分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我们的教学之花一定会争奇斗艳、绚丽多彩。(供稿:代汝凤)